新疆旅游规划网-凯时尊龙官网

·
·
·
   新疆全景智业文旅规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经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旅游景区等方面的各类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品牌策划、形象设计,旅游商品设计,项目运营管理与咨询,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等业务。   完成的代表性项目有:   - 泽普金湖杨创建国家5a级景区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   - 新疆帕米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系列规划;   -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   - 和硕县美丽乡村系列规划;   - 阿瓦提县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系列规划;   - 麦盖提县刀馕巴扎产业园总体规划;   - 麦盖提县叶河非遗廊道系列规划;...
总体规划

历史影像:玛纳斯河流域的两次大垦荒

开发玛纳斯河流域的历史,是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

  大清王朝,康乾盛世,一队队怀着发财梦想或遭到贬谪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万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西域,来到新疆(本意为新开拓的疆土)谋生。

  在绵延的天山脚下,在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经的地方,他们劳作、屯田、垦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地肥水美的玛河两岸,建起了新的家园。

              
                                                   玛纳斯标志

  由于这里金版玉底,流金淌银,物阜民殷,米粮满仓,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政府决定在这里设县,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御笔一挥,赐名“绥来”(即安抚来者的意思)。

  从那时到民国,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第一次大垦荒的过程。

  在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人民军队的一支尖兵再一次跨越高山、河流、大漠、戈壁,挺进西北,驻足天山脚下,掀开了玛纳斯河流域第二次大垦荒的序幕。

  他们和原国民党军队10万起义官兵一起,在玛河流域铸剑为犁,在先辈移民曾经大规模垦荒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在水到头、路到边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了阡陌纵横的大片大片绿洲,创造出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和享誉海内外的“戈壁明珠”——石河子。

        
                           玛纳斯县文管所陈列室的白骨碑记录了垦荒的历史

  漫长的200多年中,传承着中华民族智慧血脉的各族人民把玛河流域变成了新疆的聚宝盆,他们也早已实现了祖辈们的梦想。

  同一条玛河,同一片土地,见证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移民景象,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垦荒历史,同时也目睹了不同时代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过程。

第一次大垦荒:玛河流域,地名凝固的音符

  玛河流域为古游牧地,成吉思汗分封诸王和汗国,这里原为窝阔台汗的领地(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承汗位,交给了察合台),后为察合台后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拉玛部落的游牧地。1690年,掌握了准噶尔部政权的噶尔丹发动了反对清朝的战争,两次都被康熙指挥的清军打败。

  清政府于1759年统一了新疆,1762年,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玛纳斯建绥来县。

  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任命左宗棠部将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清代垦民使用的石臼

  清代的新疆屯垦主要有军屯、民屯、犯屯以及贬官谪臣及其亲属自发垦荒。刘锦棠所部的一部分军人留下来,和许多自流来疆的百姓一起,在包括玛纳斯流域在内的天山南北屯垦,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

  1915年,新疆省调整行政区划,沙湾县开始建县,从绥来县分离出来。两县以玛纳斯河为界,河东仍属绥来县,河西大部划归沙湾县。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2月,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建玛纳斯县。玛河流域的屯垦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军垦新时代。

  现在的玛纳斯县县域人口25万,县辖人口13万,有汉、哈、回、维等1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2%,可见清代到民国汉族移民人口的比重之大。

         
                                 现存玛纳斯县文物管理所陈列室的古代织锦

  玛纳斯县现有12个乡镇,分别是玛纳斯、乐土驿、包家店、头工、凉州户、兰州湾、广东地、北五岔、六户地和旱卡子滩、清水河、塔西河等,这些极具特色的地名反映了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大垦荒的历史特色。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革职流放,充军伊犁。据说,在漫漫苦旅中,他和仆从们曾在绥来县东边的馆驿和凤凰城歇息,现在还能在312国道乌伊公路上的乐土驿镇找到他所住馆驿的位置。

    乐土驿的得名大概来源于这座古道上的驿站,附近一座即将倒塌的烽火台证明这里曾是迪化(今乌鲁木齐)和伊犁之间的必经之地。乐土驿紧靠呼图壁县,村名多为某家庄,如郑家庄、焦家庄、周家庄。可以想见,在清代,这里的人们都是聚族而居,郑姓、周姓的先人来这里后,自己圈地开荒,结果将土地一直开垦到了天山脚下,让这片塔西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变成了天山脚下真正的乐土。

 

  包家店镇是玛纳斯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有40多个行政村,人口接近2万。它的得名非常简单。这里原有一户包姓人家开了一间杂货铺,因而得名。包家店北有冬麦地、南有黑梁湾。正在修建的克榆公路穿过冬麦地,过去这里确实是大面积种植冬麦的地方,现在都改种了棉花,使这个地名变得有点名不符实。

  头工是玛纳斯城郊乡镇之一,又是凤凰城的东边门户,是当年移民争抢之地。这个乡的各村得地利之便,如南园子村、北园子村,原来都是凤凰城的菜园子,如今已成玛纳斯县城的一部分。头工、二工、三工庙等村名,据传也是清代屯垦遗留下来的名称。“工”是当时的屯垦单位。

  凉州户和兰州湾则多陕甘回民,他们都保持了聚居的生活习性,民风淳朴。

  广东地乡则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盛产鱼类和水稻。据说当年林则徐路过绥来县,与随从看见这一片水乡般的地方,就曾感叹像置身珠江三角洲一样。后来左宗棠收复天山南北后,湘军中的一些广东籍子弟留了下来,带来了南方种植的水稻,这里就被命名为广东地。

  而北五岔和六户地都是清代和民国时代的移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开垦出的土地。这里原来都人烟稀少,是只有梭梭、胡杨和红柳等沙漠植被的戈壁滩,但那时的先辈移民们就展开了“向沙漠要良田”的顽强斗争。这片陆续开垦的土地上原有一条道路,支路像岔开的五指,向北部沙漠延伸,因而得名北五岔。

  在清代,六户地有骆、陈、李等六户移民在这里开荒种地。为方便纳税,他们联名上书官府要求命名。绥来县县衙信手拈来,将此地命名为六户地。

  六户地和北五岔都曾是玛纳斯县的粮仓。20世纪80年代初,玛纳斯河流域大面积推广棉花栽培技术,地处沙漠边缘的这两个乡镇掀起了植棉热潮,粮食作物退居其次。现在,这两个地方已成为玛纳斯县最大的产棉基地。

  玛纳斯县境内一个个个性十足的地名和遗迹,成为凝固在玛纳斯河流域大地上的音符,也成为从清代到民国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大垦荒的最好见证。

第二次大垦荒:玛河岸边,军垦战士歌声飞扬

  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的石河子市和石河子垦区,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又一次大垦荒的结晶。

    它有一个响亮而自豪的名字——军垦事业,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与万古荒原顽强斗争产生的奇迹。

 

  石河子垦区呈不规则形,分11个片块,散布于沙湾、玛纳斯县和石河子、克拉玛依市境内,与当地农民土地接壤。垦区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有毛耕地301.6万亩,林园12.27万亩,天然草地、牧地76.88万亩,其余为荒地、沙丘、河滩及错落其间的零星草场和小片水域。

  1950年夏秋之交,王震将军和陶峙岳将军带领有关专家,纵马来到玛纳斯河两岸方圆数百里的荒原上,他们风餐露宿,现场踏勘,取得了第一手天文、地理、水源、土壤等资料。在昔日丝绸之路上一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萧疏小村镇——石河子,在一个酷热难眠的夜晚,将军们激荡的心宇孕育出一片广袤绿洲和一座戈壁新城的雏形。翌日清晨,王震将军面对全体指战员大臂一挥:“我们就在这里开天辟地,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

  一场垦荒办农场、奠基建新城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扛着小炮和枪支,带着农具进军荒原。

  与大自然拼搏的现实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困苦和艰辛。千军万马挺进戈壁滩,帐篷缺乏,战士们就地取材,挖地三尺,用红柳、梭梭、苇把子搭起窝棚,穴地而居。天寒地冻,呵气成冰,早上起来,头发和枕头冻在了一起。没有水和面粉,战士们化冰雪为水,煮麦粒充饥,盐水拌辣椒当菜。农具不足,熔废铁自制。缺少耕畜拉犁,就用人拉。战士们光着膀子,一步一身汗,要经受狂风黄沙的袭击,更有大群恶蚊的轮番叮咬,他们只好在汗津津的脸上、膀子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作“盔甲”。

                                   

                            由玛纳斯碧玉镂雕而成的香熏_重量达1000余公斤

    以建设边疆、造福各族人民为己任的军垦战士,就是这样胼手胝足,不辞辛劳,用自己的血汗,拉动了军垦第一犁,使玛纳斯河流域的荒原第一次涌起金色的麦浪、银色的棉海。

  新城的建设者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靠着一双双手,打井修路,垒窑烧砖,从百里之外的南山林区,砍伐拉运木材;钻进茫茫的苇湖,割回苇子,终于建成了一幢幢高楼;又拉砂铺石,修起了条条林阴道的马路。

  50年,弹指一挥间,就在这历史的瞬间,石河子垦区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几十万军垦战士,在玛纳斯河流域75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荒原上,不仅开垦出19万多公顷的耕地,建起了18个农牧团场,而且还建起了一座军垦新城——石河子。

  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石河子被正式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城市行政区划460平方公里,市区远景发展规划为56平方公里。

  著名诗人艾青曾写诗赞美石河子:“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亟盼整合: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呼声

  笔者在石河子和沙湾、玛纳斯两县采访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时,听到最多的是要求尽快整合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呼声。

  不论是以石河子垦区为主的当代军垦文化,还是以绥来历史为主的清朝、民国的军屯、民屯、犯屯文化,都是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历史的眼光认真审视玛河流域的屯垦移民文化,整合这些文化历史资源,将会造福石河子垦区以及沙湾、玛纳斯两县的百万各族群众。

  据了解,清代至民国年间,绥来县城的各省籍人士建立了不少同乡会馆,供乡友聚会之用,仅陕西籍会馆就有三个,即陕西会馆(又称西安会馆)、邻阳会馆、乾州会馆,另外还有两湖(湖南、湖北)会馆、武凉会馆、山西会馆、四川会馆、天津公所等。

         
                       现玛纳斯县看守所后还残存着古凤凰城的一段城墙

  在绥来县城的众多会馆中,仅存西安会馆大殿,在现在玛纳斯县医院后院内,虽面目全非,但有幸保存了下来,它是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最好见证。

  绥来县城城池也有很强的汉族移民文化特色。它名为凤凰城,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县城布局非常巧妙,四方都有城门,南北形似两翼,乍一看去,形状就像一只在天山北坡展翅飞翔的金凤凰。

  目前玛纳斯县文化部门正在设法绘制凤凰城旧城形状,准备选址做成缩微景观,以恢复原貌,成为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动玛河流域旅游和历史文化景观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本站原创  作者:罗仰虎 

当前第1/1页 [kb88凯时kb88凯时官网登录官网登录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疆旅游规划网 凯时尊龙官网的版权所有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环中路57号2楼a区
电话:0991-8734541
网站地图